央視網(wǎng)消息:“五一”假期第一天,各地迎來出行客流高峰。人們出游熱情高漲,景區(qū)內、山水間勾勒出假期多彩畫卷。在一些工程建設現(xiàn)場,建設者們正緊鑼密鼓、爭分奪秒,為大國工程堅守奮戰(zhàn)。
浙江寧波:“五一”假期不停工智能化助力施工建設
杭甬高速復線寧波三期項目作為國家高速公路重要組成部分,是浙江省綜合交通運輸發(fā)展“十四五”規(guī)劃重點建設項目。這個“五一”假期,全線3000余名建設者堅守崗位,積極推進各項關鍵節(jié)點施工。
假期第一天,這里依舊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先通過航拍視角,帶領大家感受施工現(xiàn)場的火熱氛圍,F(xiàn)在看到的是大橋墩身部分,77個主線墩身一字排開矗立在海面之上,向前延伸,橫跨兩千余米直達對岸,連接起大橋三座主塔;向上攀升,鉆石型主塔堅固穩(wěn)定,來到距離地面110米的空中,施工人員正在進行的鋼筋綁扎工作。
回到現(xiàn)場,記者站立的位置是剛剛澆筑完成不久的箱梁之上,從這兒向下望去,距離海面還有54米之高,大型的吊裝車正在將一捆捆鋼筋吊裝進這臺大型的設備之中,這臺機器就是澆筑橋面的主要工具——移動模架,簡單來說,它就是一個巨大的模具,施工人員將混凝土澆筑進模具中,等待凝固成型后模具通過下方的軌道脫離,留下的就是一塊一塊的箱梁,也就是大橋主梁。移動模架選用的模版采用的不是木板,也不是普通的鐵板,而是不銹鋼模板。這樣澆筑出來的箱梁表面平滑,板拼縫處理更精細,漏漿風險變少,提高了整個混凝土箱梁的整體性。
記者所在的這個區(qū)域將來會起到重要連接作用,因為一頭直接連接港口,一頭連接城市,全線貫通之后,集裝箱車司機從寧波舟山港北侖港口裝車前往上海、嘉興方向,可縮短通行距離約40km,節(jié)約通行時間約20分鐘,同時還可以大大減輕北侖城區(qū)客貨混行的交通壓力。當然,這個區(qū)域的施工難度相對較高,在海域施工會遇到大面積的灘涂區(qū)域,地質軟、施工難度高。這些問題如何解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一根橋樁都鉆到地下100米,比陸地軟基土地還要再深20—30米,直徑也從1.5米擴大至1.8米,保障橋體質量更高、結構更穩(wěn)固。
為了保障工程如期進行,整個工程是搭載了一套“數(shù)字化生產指揮調度中心”,通過對接施工現(xiàn)場各種設備,最終會生成一份不同顏色的施工進度狀況表,相關施工進度、物料庫存、風險提示一目了然!拔逡弧奔倨,整個工程有3000余名工人還在施工一線奮斗,堅守崗位,向所有堅守在工作崗位上的勞動者致敬。
四川:渝昆高鐵控制性工程馬鞍山隧道1日貫通
作為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wǎng),北京至昆明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渝昆高鐵四川至云南段控制性工程“馬鞍山隧道”,經過建設者們1000多天的不懈努力,1日順利貫通。
上午11時,完成了最后一次推進爆破,隧道實現(xiàn)全線貫通。直播的一開始,通過稍早前的畫面來看一看,聽一聽隧道最后一爆的瞬間。
馬鞍山隧道位于宜賓市筠連縣境內,全長4471米,為單洞雙線高瓦斯隧道,全隧以砂巖、泥巖為主,主要不良地質為巖溶、煤層瓦斯及有害氣體,施工難度大,是全線的控制性工程。參建單位,結合這里高瓦斯隧道的具體特征,制定了詳細的的建設方案,順利實現(xiàn)隧道貫通。
因為隧道安全管理的要求,除了偶爾途經的工程車,也沒有看到太多的工人,這就是隧道建設的特點。在隧道中其實已分不清白天還是黑夜,三班倒的工作人員各司其職,既守護施工安全,更是在推進工程進展。
梳理一下目前四川幾條在建高鐵項目的進展情況。渝昆高鐵起自重慶西站,途經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和云南省,接入昆明南站,全長約700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全線分段建設,重慶至宜賓段已于去年的國慶前開通運營,目前正在建設的是記者目前所處的川滇段,和云南段。
未來將會成為成渝之間最快高鐵通道的是正在建設中的成渝中線工程,“五一”期間,僅四川段就有近5000名建設者堅守在一線。目前,全線控制性工程——穿越成都東北中心城區(qū)近10公里的蜀安隧道正在地下盾構式推進,“成渝”號盾構機已累計掘進1200米。
山西介休:“掃山工”守護景觀步道和游客生命安全
在山西省介休市綿山風景區(qū),有一支專業(yè)峭壁排險隊伍,他們稱自己為“掃山工”。他們用繩索垂降技術,每天攀行于距離地面六、七十米的垂直崖壁間,用撬棍精準清除松動巖體,守護著18公里景觀步道和游客生命安全。
清晨,綿山風景區(qū)安全維護員溫海龍開始進行高危巖體排險作業(yè),在距離地面60余米的垂直崖壁上,隨時有強風襲擾和碎石墜落的風險。所以,每次作業(yè)前他都嚴格按照安全規(guī)程檢查裝備。
經雙重保險繩固定和兩名安全員實時監(jiān)控,溫海龍攜專業(yè)撬棍沿陡壁開始緩降作業(yè),利用杠桿原理逐塊清除危石。
在持續(xù)37分鐘的高空作業(yè)中,溫海龍完成12處危石清除,最大單塊處置巖石重達23公斤。該團隊采用“望遠鏡觀測+實地踏勘”雙核查機制,確保每平方米崖體經過3輪以上排查。據(jù)了解,該景區(qū)年均進行危石排除作業(yè)20余次,護欄檢修率達100%。通過“網(wǎng)格化巡查+智能預警”系統(tǒng),近三年實現(xiàn)游客安全事故零記錄。